2024年3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在学院会议室举行优质课堂集体备课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彭伟、副主任李方方,以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彭伟主持。
会上,彭伟主任介绍了本学期“纲要”课日常教学等相关工作内容和要求:一是思政课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教师应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二是教师应按照学校的要求,科学、规范做好课堂管理,共同提升教风学风,保证教学质量,三是要求各任课教师进一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案、修改教学日历,强调教师应树立学生中心意识,突出课程育人的关键作用,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随后,与会老师以史纲新教材各章内容为蓝本,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反思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会上气氛融洽,探讨热烈。其中,徐宁老师在谈到“导言”部分的教学时指出,针对各专业学生学情实际,教师应该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框架,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及其与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联系与区别,并使学生重点掌握现代史上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分别面临的主要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各自的历史地位,从而增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自觉性。杭红霞老师针对第一章的教学指出,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该章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启示,要突出说明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但同时也要向学生指出近代以前中国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皮志勇老师针对第二章主要从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做了阐释,指出本章的重点是讲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列举史料、播放视频等加深学生的理解。王艾娟老师指出,要充分利用教育部课件,做到吃透课件、讲透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大历史观,并给新老师提出了建议: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高中的历史课有着根本性质的区别,近现代史纲要属于思政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历史知识框架,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王老师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争议的学术文章,要以权威性的材料为准。此外,多位老师在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非常优质的建议,如将典型事件轶闻和社会焦点引入教学内容、如何加强思政课针对性、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做了经验分享。
本次备课会是一次重要理论准备和经验分享,与会的各位老师通过充分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史纲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大家受益匪浅。作为思政课老师,大家一致表示必将在后续教学中持续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图:王新新
文:唐悦/李方方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